WFU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把握每一次上台的機會 (學員心得)

作者:成大醫學系六年級Med 106 薛成巽

其實原本就有注意投影片的製作,譬如顏色的對比、字型大小、每張投影片的字數、畫面整潔等,也會思考放映地點螢幕與觀眾的距離,觀眾的程度等,當然是不至於認為自己的投影片已經完美,但要改進也不知道從何做起,有很多細節是在這次上課才學到。

第一句話,也是最受用的一句,就是:勇敢地把所有的雜訊去除,只要一直以這句話為基準來準備投影片的內容,簡潔而重點明確的投影片就應運而生。另外就是以前會找母片背景,雖然會是顏色簡單的,但沒有想過那些可能出現的透明方塊或是圖案都要當作雜訊,改成用單一顏色作為背景,並且跟內容的字體或圖片顏色做搭配,統一色系會更美觀。還有一些小知識,像是為什麼比起微軟正黑體,新細明體會使投影片的雜訊過多,是因為字體本身有粗細與襯線,這個道理也能運用在去除雜訊,一個句子除了關鍵的字詞,其他連接詞或是語助詞其實都可以考慮刪除。

3的法則是另一個重點,其實也是經常聽到的道理,但沒有想過要運用在投影片。當我們在記憶一串數字,譬如電話號碼,其實不自覺地就會拆成3個數字一組來幫助記憶,因為人的短期記憶只能消化3個單元的事件,只要不是3都會增加負擔。像是成大醫院的電話,通常就是記235+3535因此就算條列下來有超過3的事情要講,也盡量只在一張投影片呈現3個,幫助觀眾切割成容易記憶的單元,否則演講時間一長,觀眾往往無法記住一開始的內容,演說的效果就要打折扣。

 醫學系的訓練並沒有投影片製作,也就是說,除了自學,在這幾年唯一的學習機會就是從各個上課講者的投影片去揣摩,很不幸的是,絕大多數的講者都將投影片當成上課講義,因此一張投影片往往塞入過多的資料,若不是聽過課,是無法自行閱讀找出重點的。更不幸的是投影片做的差的講者,常常也搞不清楚重點在哪裡,結果就是一個失敗的課。

知道是一回事,其實投影片沒做好,是沒有花足夠的心力去完成時,只求最基本的呈現。若要加入動畫,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只是若要使整個報告過程流暢,善用動畫等於是提醒自己報告流程,也讓觀眾的注意力可以隨著自己設定的節奏進行,但是使用動畫的前提是足夠的練習,否則會在腦袋完全無法預知接下來的變化下愣在台上,造成反效果。  

曾聽說過,文章的好壞可以分成四種,一篇好的文章,內容充實且詞藻優美,次一級的只有內容,再差的只有詞藻,最糟的就是這兩者都不具備,那實在是悲劇。投影片的呈現也是同樣的道理,而演說是一個介紹自己的機會,把握每一次上台的機會,將會替自己找來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註:此篇文章為2015年12月2日戴大為醫師醫學簡報技巧<骨科魂簡報教室>學員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