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醫藥護魅力簡報 參加心得分享
作者: 戴大為
簡報能力在職場中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日常工作中,舉凡演講、上課教學、開會都需要良好的表達能力才能順利駕馭。在網路上看到楊斯棓醫師主導的「醫藥護魅力簡報 – TED Speaker來當你教練」開始報名的消息,二話不說就馬上刷卡報名,並分享給臉書的朋友。
這個課程分成兩部分,早上由楊斯棓親自帶領,以小組討論互動的方式進行課程,目的在於讓大家知道「演講法不是唯一的教學法」。第二階段則是由兩位示範講者和另外十六位演講者上台接力進行六分鐘短講。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Dr. Bone認識骨鬆」App 開放下載!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新聞]搭配雞尾酒療法注射 老農換膝當天就可下床
一名82歲老農年輕時種芭樂為生,但近十幾年來深受膝蓋無力、劇烈疼痛之苦,因怕「挨刀子」不敢就醫,直到受不了才去看醫師。
醫師表示,患者就醫時雙膝貼滿膏藥、膝蓋嚴重變形,透過微創手術置換新型人工膝關節、加上在關節腔內進行「雞尾酒療法注射」,術後當天就可下床活動。
頂天立地操 有效保密防跌
節錄自2012/9/10中華日報 記者蔡青容/台南報導
國人年過半百,七成以上有骨質流失問題。骨科主治醫師戴大為提出十大建議,並指出,存骨本要趁年輕,多運動、適度曬太陽,能有效維持骨質密度。銀髮族要「保密防跌」,勤做「頂天立地」操等低強度運動。
戴大為說,女性年過五十歲、男性年逾六十五歲,就應定期檢測骨密度,尤其國人誤以為「老年人腰骨酸痛是正常」,其實不然,若長期背痛、駝背、身高變矮等現象,都可能是骨鬆症狀,應求助專科醫師診治。
骨鬆症預防之道,戴大為提出十大建議,分別是:
一、多運動,年長者可快走,或做伸展操,即使只是散散步,也有助於骨質維持。
二、攝取適量的鈣質及維他命D。
三、多吃深色蔬菜,如海帶芽、芥蘭、莧菜、紫菜、A菜、地瓜菜、黑芝麻、豆皮、苜蓿
芽、黑豆等。少吃加工肉製品。
四、避免過度節食。
五、不吃含磷、蛋白質或咖啡因過量的食物。例如可樂、汽水所含的磷酸鹽,會影響鈣質吸收。吃太多肉類食物,也會造成身體鈣質流失,不宜過度攝取。
六、避免賀爾蒙不足。
七、避免會增加骨鈣吸收的藥物。
八、不抽菸,飲酒不過量。
九、保持正確姿勢,改善身體的平衡度。
十、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新聞]退化膝關節炎老年人應多注意 提早保養減緩病情

2013/11/24 下午 05:28:33
【記者 周鎮宇/台南報導】 來源連結:今日大話新聞
根據統計,退化性膝關節炎,是殘疾的的最大元兇,而且年紀越大,發生率就越高,十一月二十四號台南文化中心邀請骨科醫師戴大為,進行養生講座,讓民眾了解膝關節炎如何發生。
根據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骨科門診統計,來看診的民眾有超過一半都是因為膝關節的疼痛,可以反映出膝關節炎的嚴重性,講座會場也吸引許多民眾前來聽講,醫師也送上一些保養的秘訣。
醫生提醒,膝關節的保養應該提早進行,隨然很難完全避免,但是可以藉由正確的生活型態與保養觀念,避免病情持續惡化。
<戴大為醫師/成大醫院骨科部/台南市>
一分鐘快速了解「退化性膝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指長期承受重力下,關節軟骨磨損,軟骨下硬骨增厚,關節變形,失去彈性,而發生關節發炎的情形,以致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在求診的患者中,就屬退化性膝關節炎最常見。
根據統計,中年以後,「退化性膝關節炎」就有可能發生,且年紀越大,發生率就越高,五十歲後的發生率約20~30%,到了七、八十歲時,可高達七成左右。至於發生的原因,和年齡、性別、體重、職業等關係密切。女性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比男性又多了一倍。在台南的鄉村地區,人口組成以老年及務農人口居多,長期務農、挑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主要肇因。
退化性膝關節炎典型的症狀是患者常抱怨膝關節疼痛、關節變形、變大、變粗、甚至紅腫,而有時關節活動會產生雜音、關節活動受到限制等等。病人最常抱怨的是無法蹲(尤其是上下樓梯更是無力)。往往病患活動或站立太久,會感覺疼痛痠軟,最終症狀會日益明顯以至無法行走。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包含控制體重、適度且規律運動、生活形態改變、消炎止痛藥物、超音波導引膝關節內藥物注射、玻尿酸注射、關節鏡清瘡手術,及置換人工關節等。須視疾病的進展及嚴重程度來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
隨著新藥物的研發及手術技術的進步,目前已有不傷胃的消炎止痛藥上市,效果較持久且較無副作用,較適合長期使用。另外,利用超音波影像的協助,也大大提升了關節內注射的準確度及效果。
關節注射所使用的素材包含消炎止痛劑、玻尿酸、血小板生長因子等,須視每位患者情況做選擇。微創人工關節手術則縮短了病患的住院天數與復原時間,讓手術後的病患可以盡速回復正常生活。
<本文作者為戴大為醫師/成大醫院骨科部/台南市>
<本文作者為戴大為醫師/成大醫院骨科部/台南市>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五個秘訣向膝關節退化說再見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指膝關節長期承受重力下,關節軟骨磨損,軟骨下硬骨增厚,關節變形,失去彈性,進而發炎產生疼痛的情形。患者常因此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年紀越大,「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生率就越高。
事實上,膝關節的保養並沒有一勞永逸的秘訣,也沒有吃了馬上好的仙丹妙藥。在此提出五個實用的膝關節的保健觀念,供各位參考:
、修身(適度控制體重)
適當的體重是避免傷害膝關節最重要的原則。生物力學研究顯示,當我們站立時,膝關節承受了幾乎相當於體重的重量;平地行走時為體重之四倍;爬昇時為體重之七倍;跳躍時為實際體重之十五倍。因此,過胖的人每減重五公斤,行走時膝關節的負擔就減輕二十公斤,跳躍時可減少達七十五公斤的負荷!因此,即使只有減輕少少的體重,也對膝關節疼痛的改善大有幫助!
二、養性(改變生活型態)
若已有膝蓋疼痛的情形,或已被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應調整生活與工作的步調。除了盡量減少負重操勞的工作外,適度的休息也很重要。交替進行繁重與輕鬆的工作、在日常活動中訂定休息的時間、戴護膝等都是減輕膝關節負擔的小秘訣。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情與正向的人生觀也非常重要。研究顯示,憂鬱症可能加重關節炎的疼痛,適當治療老年人的憂鬱症也能協助緩解關節炎引起的疼痛與不適,減輕生活中因關節炎所帶來的負面衝擊。
三、食補(正確飲食觀念)
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平時可以多吃富含膠質,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木耳、雞爪、蹄筋、貝類、小魚乾的膠質含量都很豐富。另外,烹調食物時應避免使用動物油,動物性的油脂會促使體內產生較多前列腺素,可能會加重關節炎的發炎反應。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則有助於減緩發炎,其最佳的來源是如鮭魚、鮪魚等深海魚。
四、功補(運動強化關節)
再如何脆弱的關節,如果有強而有力的肌肉支撐,都可以將問題降到最低,甚至完全改善。加強大腿肌力與耐力均有助於減緩膝關節疼痛。運動還可以增強銀髮族的體適能,也能增加骨質密度,改善健康狀況,進而增進生活品質。游泳、走路、騎腳踏車、太極拳、土風舞是適合銀髮族的運動,但爬樓梯與爬山則可能會惡化膝關節炎。
五、藥補(接受專業醫療)
尋求專業的醫療諮詢是對抗關節炎的第一步!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包含消炎止痛藥物、超音波導引膝關節內藥物注射、玻尿酸注射、復健治療、關節鏡清瘡手術,及置換人工關節等。須視疾病的進展及嚴重程度來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隨著新藥物的研發及手術技術的進步,目前新型的藥物較傳統消炎止痛藥不傷胃,效果較持久且較無副作用,較適合長期使用。另外,利用超音波影像的協助,也大大提升了關節內注射的準確度及效果。關節鏡手術對特定族群的患者效果顯著,微創人工關節手術則縮短了病患的住院天數與復原時間,讓手術後的病患可以盡速回復正常生活。
膝關節的保養應及早進行。膝關節退化雖然很難完全避免,但是可以藉由正確的生活型態以及保養觀念,來延緩疾病的進展,避免病情惡化。正確的保養觀念可以讓膝關節的「使用年限」延長,減輕因關節炎所造成的不適。透過體重控制、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調整、適度的運動、與尋求專業治療,銀髮族也可以一輩子「好膝利」!
膝關節的保養應及早進行。膝關節退化雖然很難完全避免,但是可以藉由正確的生活型態以及保養觀念,來延緩疾病的進展,避免病情惡化。正確的保養觀念可以讓膝關節的「使用年限」延長,減輕因關節炎所造成的不適。透過體重控制、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調整、適度的運動、與尋求專業治療,銀髮族也可以一輩子「好膝利」!
<本文作者為戴大為醫師/成大醫院骨科部/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