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退化性關節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退化性關節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人工關節手術前有哪些抗凝血藥物需要暫停使用? 需要暫停多久?




人工關節手術前有哪些抗凝血藥物需要暫停使用? 需要暫停多久?

這是在門診常常被問到的問題。關節退化的年長者不乏已有心血管疾病,正在服用[通血路]藥物的患者,這些藥物對於心血管有保護的作用,可以避免心臟病、中風等悲劇發生。雖然現在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已經大幅減少失血量和併發症,有些藥物在手術前仍要考慮停藥。

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人工膝關節術後復健運動(0-2週)



人工膝關節手術後初期的復健目標為減少腫脹、增加活動度、訓練大腿肌力。簡單的幾個動作其實在家就可以做。有任何疑問需洽詢您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人工髖關節的隱形殺手 - 金屬腐蝕


人工髖關節對於嚴重的髖關節炎或者股骨頭壞死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換完關節後,生活品質大大提升,不但疼痛解除,走路也方便許多。人工髖關節被發明之後的五十多年,設計與材料不斷進步,使得使用年限大大延長。

人工髖關節會不堪使用的最常見原因有感染、鬆脫、脫臼三種。但其實還有一種較少提到的[金屬腐蝕]。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為什麼從奧林匹克選手到你阿嬤都需要深蹲?


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朋友或病人告訴我,他們的醫生或治療師告訴他們不可以做深蹲。

「你年紀大了,不需要深蹲!」
「你膝蓋受過傷,不可以再練習深蹲!」
「深蹲是專業運動員才需要做的事!」

這些好意的錯誤的觀念基本上是來自於對功能性動作(Functional movement)的不了解。深蹲不單只是一個運動訓練的動作,這個動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膝蓋痛打玻尿酸、PRP都沒用,原來竟是因為O型腿!

「太鼓を打ち込む姿太鼓を打ち込む姿」のフリー写真素材を拡大

五十三歲的陳經理從大學和博士班都是在美國唸書,回國後能從工程師一直爬到專案經理的位置,靠的就是過人的才華與體力。他喜歡各種戶外運動,甚至參加過許多路跑的比賽。

膝關節疼痛在四十幾歲就找上他,讓他越來越困擾,每次只要跑完步就會痠軟兩三天,最後嚴重的時候甚至讓他無法再以跑步當運動。

他開始尋求幫助。

有些醫師告訴他:『不要再跑步了,不跑步又不會死。』
有些醫師告訴他:『你這是關節退化,只會越來越糟,很快就要換人工關節。』

他開始驚慌,怎麼這個年紀就有關節退化,事業才剛攀上高峰,身體狀況卻這麼早往下走。

他開始嘗試許多治療,葡萄糖胺也吃了,玻尿酸也打了好幾種,甚至連PRP血小板生長因子都在不同醫院試過三次。
但是效果卻一直不佳。不但完全沒有改善,甚至還逐漸惡化。
『難道真的五十幾算就要換人工關節嗎?』他開始灰心喪志。

他的退化很特別,疼痛都集中在膝蓋內側,X光發現膝蓋內側軟骨明顯磨損,但外側卻完好如初,進一步照了一張「下肢全長X光片」,才發現他有O型腿的情形,原本膝蓋的內外側應該要平均承載體重,他卻是由內側單獨支撐,難怪磨損嚴重。
處理膝關節退化或者膝蓋痛有兩個大方向,一是改善生物環境,二是改善下肢力學狀態。

改善生物環境包括減少發炎與促進軟骨再生,例如常見的消炎止痛藥、玻尿酸、PRP等。這些手段若是一直效果不彰,可能是真的關節退化太嚴重了,不然就要考慮另一個問題:下肢力學狀態是否正常。

根據統計,約三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有輕度O型腿,程度輕重不一。較嚴重的人,重量都支撐在內側關節,長期受力不平均,無論吃藥、花錢打再多玻尿酸、PRP,效果當然都不好。
解決問題,當然要從源頭處理。

經過討論後,陳經理接受了「高位脛骨矯正手術」, 40分鐘的手術矯正了他的O型腿。一個月後,陳先生覺得走路明顯比之前自然,三個月就前始他最喜歡的跑步。他對這樣的結果很滿意,因為跑步就是他的生命!

註: 圖片非當事人


立刻掃碼或點擊連結加入 [骨科魂健康講座LINE@] 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加入好友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時間管理的五個概念。第二個最發人省思。



最近不約而同有幾位朋友問我時間管理的技巧。我本來從不覺得我很會管理時間,但是被問了之後回想起來,這幾年工作的效率的確蠻高的。我試著歸納一些我自己對於時間的看法,以及自己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每個人適合的方法不同,這些方法或許只適合經濟較穩定的就業人士。

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剛出爐>美國骨科醫學會2017年《退化性髖關節炎治療指引》重點摘要


感謝您在過去對於本部落格及戴大為醫師的支持。
為了提供更舒適閱讀的版面,本站搬遷至:

關節退化與骨質疏鬆:戴大為醫師 (bonedavid.com)

戴醫師將持續於新網站提供更多骨科新知文章與影音,期待舊雨新知光臨。

-------------------
關節退化的治療與保養方式有百百種,可不是每一種都有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召集了這個領域的專家,仔細整理了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結果,於今年3月發表了《退化性髖關節炎治療指引》,根據科學的證據來判斷治療的效益。

這份指引指出,市面上熱賣的葡萄糖胺類補充品並無法有效減輕疼痛、減少關節僵硬或改善功能。在過去的許多研究中,葡萄糖胺的效果都沒有勝過安慰劑。單靠補充健康食品想要促進關節軟骨再生,已被證實是天方夜譚。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膝關節退化20年卻不用換人工關節,拉開褲管才發現原來他做了這個......


七十四歲的鈴木先生,是我在日本大阪進修時遇到的病人。他在不到55歲時,雙側膝關節就有中度的磨損以及內翻變形(O型腿)。走路時痛到難以忍受,最後在58歲就辭掉工作。

在請鈴木先生進到診間前,大谷醫師把鈴木先生20年前的X光影像給我看,要我猜猜他的膝蓋現在狀況如何。那麼舊的X光影像即使數位化,仍看得到泛黃的歲月痕跡,就像影像中的膝蓋一樣。

「這肯定過不久就換人工關節了吧!」我說。這麼種中度以上的膝關節炎,我也見過不少,可以預見這樣的人過幾年後都需要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鈴木先生進到診間時,俐落的樣子完全不像膝關節有問題。他拉起褲管,膝蓋前方竟然沒有我熟悉的人工關節手術傷口!取而代之的是雙膝內側有一道淡淡的疤。

大谷醫師很得意地把鈴木一系列的X光影像秀給我看。原來他在60歲的時候接受了「關節保存手術」,拯救了他的兩個膝關節,一直到現在14年了,都不需要再動手術,雙腳健步如飛。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六招有效延緩膝關節退化



作者: 戴大為醫師


如果您已經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手術通常都不會是治療的第一選擇。即使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技術日漸普及,病患滿意度高達95%至99%,這個選項仍僅適合較嚴重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

事實上在關節退化的初期,有很多方式可以避免疾病進展到需要接受人工關節手術的地步(或是延緩)。以下分享六招實用方法,讓您遠離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高麗菜包裹法治療膝關節疼痛



高麗菜是市場中最常見的蔬菜,已經離不開我們的生活。除了營養好吃外,您知道高麗菜葉有抗發炎的效果嗎?最新研究顯示,包裹高麗菜葉在膝蓋上,可以減輕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疼痛,效果甚至與含有西藥成分的痠痛藥膏相當!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美國骨科醫學會「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準則






退化性膝關節炎困擾了許多中老年人,五十歲以上的人口就有三成的人患病。新的療法與藥物或保健食品一直不斷地推出,再加上媒體強力廣告放送,一般民眾甚至是醫師常常很難分辨這些療法或者是「產品」是否真的有效。

有鑑於此,美國骨科醫學會的專家小組定期將最新的研究資料整理分析,並出版「退化性膝關節炎臨床治療準則」,告訴醫師與患者目前的最新研究結果與結論。第一版治療指引於2009年出版,第二版則於2013年夏天問世。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新聞]退化膝關節炎老年人應多注意 提早保養減緩病情







2013/11/24 下午 05:28:33

【記者 周鎮宇/台南報導】 來源連結:今日大話新聞

根據統計,退化性膝關節炎,是殘疾的的最大元兇,而且年紀越大,發生率就越高,十一月二十四號台南文化中心邀請骨科醫師戴大為,進行養生講座,讓民眾了解膝關節炎如何發生。

根據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骨科門診統計,來看診的民眾有超過一半都是因為膝關節的疼痛,可以反映出膝關節炎的嚴重性,講座會場也吸引許多民眾前來聽講,醫師也送上一些保養的秘訣。

醫生提醒,膝關節的保養應該提早進行,隨然很難完全避免,但是可以藉由正確的生活型態與保養觀念,避免病情持續惡化。


<戴大為醫師/成大醫院骨科部/台南市>

一分鐘快速了解「退化性膝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指長期承受重力下,關節軟骨磨損,軟骨下硬骨增厚,關節變形,失去彈性,而發生關節發炎的情形,以致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在求診的患者中,就屬退化性膝關節炎最常見。

根據統計,中年以後,「退化性膝關節炎」就有可能發生,且年紀越大,發生率就越高,五十歲後的發生率約20~30%,到了七、八十歲時,可高達七成左右。至於發生的原因,和年齡、性別、體重、職業等關係密切。女性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比男性又多了一倍。在台南的鄉村地區,人口組成以老年及務農人口居多,長期務農、挑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主要肇因。

退化性膝關節炎典型的症狀是患者常抱怨膝關節疼痛、關節變形、變大、變粗、甚至紅腫,而有時關節活動會產生雜音、關節活動受到限制等等。病人最常抱怨的是無法蹲(尤其是上下樓梯更是無力)。往往病患活動或站立太久,會感覺疼痛痠軟,最終症狀會日益明顯以至無法行走。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包含控制體重、適度且規律運動、生活形態改變、消炎止痛藥物、超音波導引膝關節內藥物注射、玻尿酸注射、關節鏡清瘡手術,及置換人工關節等。須視疾病的進展及嚴重程度來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

隨著新藥物的研發及手術技術的進步,目前已有不傷胃的消炎止痛藥上市,效果較持久且較無副作用,較適合長期使用。另外,利用超音波影像的協助,也大大提升了關節內注射的準確度及效果。

關節注射所使用的素材包含消炎止痛劑、玻尿酸、血小板生長因子等,須視每位患者情況做選擇。微創人工關節手術則縮短了病患的住院天數與復原時間,讓手術後的病患可以盡速回復正常生活。


<本文作者為戴大為醫師/成大醫院骨科部/台南市>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五個秘訣向膝關節退化說再見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指膝關節長期承受重力下,關節軟骨磨損,軟骨下硬骨增厚,關節變形,失去彈性,進而發炎產生疼痛的情形。患者常因此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年紀越大,「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生率就越高。

事實上,膝關節的保養並沒有一勞永逸的秘訣,也沒有吃了馬上好的仙丹妙藥。在此提出五個實用的膝關節的保健觀念,供各位參考:


、修身(適度控制體重)


適當的體重是避免傷害膝關節最重要的原則。生物力學研究顯示,當我們站立時,膝關節承受了幾乎相當於體重的重量;平地行走時為體重之四倍;爬昇時為體重之七倍;跳躍時為實際體重之十五倍。因此,過胖的人每減重五公斤,行走時膝關節的負擔就減輕二十公斤,跳躍時可減少達七十五公斤的負荷!因此,即使只有減輕少少的體重,也對膝關節疼痛的改善大有幫助!


二、養性(改變生活型態)


若已有膝蓋疼痛的情形,或已被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應調整生活與工作的步調。除了盡量減少負重操勞的工作外,適度的休息也很重要。交替進行繁重與輕鬆的工作、在日常活動中訂定休息的時間、戴護膝等都是減輕膝關節負擔的小秘訣。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情與正向的人生觀也非常重要。研究顯示,憂鬱症可能加重關節炎的疼痛,適當治療老年人的憂鬱症也能協助緩解關節炎引起的疼痛與不適,減輕生活中因關節炎所帶來的負面衝擊。


三、食補(正確飲食觀念)


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平時可以多吃富含膠質,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木耳、雞爪、蹄筋、貝類、小魚乾的膠質含量都很豐富。另外,烹調食物時應避免使用動物油,動物性的油脂會促使體內產生較多前列腺素,可能會加重關節炎的發炎反應。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則有助於減緩發炎,其最佳的來源是如鮭魚、鮪魚等深海魚。


四、功補(運動強化關節)


再如何脆弱的關節,如果有強而有力的肌肉支撐,都可以將問題降到最低,甚至完全改善。加強大腿肌力與耐力均有助於減緩膝關節疼痛。運動還可以增強銀髮族的體適能,也能增加骨質密度,改善健康狀況,進而增進生活品質。游泳、走路、騎腳踏車、太極拳、土風舞是適合銀髮族的運動,但爬樓梯與爬山則可能會惡化膝關節炎。


五、藥補(接受專業醫療)


尋求專業的醫療諮詢是對抗關節炎的第一步!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包含消炎止痛藥物、超音波導引膝關節內藥物注射、玻尿酸注射、復健治療、關節鏡清瘡手術,及置換人工關節等。須視疾病的進展及嚴重程度來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隨著新藥物的研發及手術技術的進步,目前新型的藥物較傳統消炎止痛藥不傷胃,效果較持久且較無副作用,較適合長期使用。另外,利用超音波影像的協助,也大大提升了關節內注射的準確度及效果。關節鏡手術對特定族群的患者效果顯著,微創人工關節手術則縮短了病患的住院天數與復原時間,讓手術後的病患可以盡速回復正常生活。

膝關節的保養應及早進行。膝關節退化雖然很難完全避免,但是可以藉由正確的生活型態以及保養觀念,來延緩疾病的進展,避免病情惡化。正確的保養觀念可以讓膝關節的「使用年限」延長,減輕因關節炎所造成的不適。透過體重控制、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調整、適度的運動、與尋求專業治療,銀髮族也可以一輩子「好膝利」!


<本文作者為戴大為醫師/成大醫院骨科部/台南市>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葡萄糖胺及軟骨素是膝關節保養聖品或剩品?





如果您持續購買葡萄糖胺(Glucosamine)或軟骨素(Chondrotin)等關節保養品來孝敬長輩或是用來緩解自己的關節疼痛,這以下的資訊值得您重新思考。美國骨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在最新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指引第二版(2013年發佈)中,明確建議不要使用含葡萄糖胺(維骨力、固樂沙敏主等保養品的主成分)及軟骨素去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

「維骨力」這個產品,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行銷案。許多人認為這個產品可以如其名一樣「維持骨頭的活力」,事實上它的主要成分「葡萄糖胺」與骨頭的品質、骨質密度完全無關。

葡萄糖胺是關節軟骨的組成成分之一,用於緩解關節炎的疼痛,但後來或許是因為對商品名的誤解,或許是因為成功的行銷策略,有不少患者購買服用,希望能治療全身痠痛、骨質疏鬆。

由於葡萄糖胺是軟骨的組成成分之一,有點類似東方「吃什麼補什麼」的概念,希望藉由補充軟骨的成分可以讓退化的關節軟骨再生。由於這類保養品並沒有消炎或者止痛效果,因此須要每日服用1500毫克,並持續4到6週才「有可能」產生效果。

有趣的是:有些朋友或是患者很高興的說「吃了很快有感覺」、「吃了隔天就好多了」,可以說是最典型的「安慰劑效應」。

科學文獻分析顯示,認為葡萄糖胺有治療效果的研究,大多是早期由義大利羅達(Rotta)藥廠所贊助的小型研究。近年的多個大型研究大多無法證實葡萄糖胺類的療效會比「安慰劑」 (研究中所使用的假藥,外型相同但是沒有藥品成分)好。

有鑒於此,美國骨科醫學會(骨科界最有威望的組織)根據實證醫學文獻的分析結果,並經過專家討論後在最新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指引第二版中,明確建議不要使用含葡萄糖胺(維骨力、固樂沙敏主成分)及軟骨素去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

對於葡萄糖胺及軟骨素的使用,個人建議如下:

1.目前看起來葡萄糖胺及軟骨素對於退化性關節炎並沒有明顯的療效。

2.想服用葡萄糖胺及軟骨素也無妨,目前並無太大的害處,安全性算是不錯,但也不要太期待療效或是因此耽誤了正確的醫療。

3.有研究指出服用葡萄糖胺「可能會」增加罹患青光眼的機會或是增加胰島素抗性(與糖尿病有關),但並未完全證實。

4.「液態的」(用喝的)葡萄糖胺或軟骨素等保養品多含有其他食品添加物,如防腐劑,宜衡量利弊後再使用。


<本文作者為戴大為醫師/成大醫院骨科部/台南市>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人工新關節,性福不打結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可以大幅減輕關節炎的疼痛,讓患者活動自如,恢復原本的日常生活。但您或許不知道,人工關節置換術也改善了這些患者的性生活!

一個來自美國的研究發現:接受人工膝關節或髖關節置換術後的患者,有90%都認為這項手術改善了他們的性功能,提升了性生活的滿意度。

來自紐約市Lenox Hill Hospital 關節中心主任羅里格茲醫師(Dr. Jose Rodriguez)起先是好奇他為患者裝置的新關節是如何影響他們的性生活。他意外發現患者常常擔心性行為會弄壞他們身上的人工關節,但卻鮮少有患者主動與醫師談論這個話題。因此他開始主動告訴那些手術後的患者:「你(妳)心中想做的那檔子事,幾乎都可以放心去做!」

接著羅里格茲醫師做了一個問卷的研究,調查患者在手術前、手術後六個月以及一年的性生活狀況。這個研究包含了147位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關節炎患者(69位男性、78位女性)

在手術前,有大於三分之二的患者認為他的性生活因為關節炎而受到影響,影響的因素包含:

疼痛(67%)、關節僵硬(36%)、減少性慾(49%)、無法做想要的性姿勢(14%)。

在手術後,有42%的患者覺得手術後自己的性慾增加;有41%的人認為自己在手術後更加持久,有41%的人手術後性行為的頻率增加了。有55%的患者覺得人工關節手術感善了它們在性生活中的自我形象,且有高達84%的患者覺得他們的生活現在比以前更美好!

總計有90%的患者認為人工關節手術改善他們和伴侶的性生活。接受人工髖關節手術的患者其性生活改善程度稍優於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的患者,而女性的改善程度又大於男性患者。

人工關節置換術堪稱是20世紀骨科手術最偉大的發明,讓您不再「卡卡的咚吱咚吱咚吱咚吱」。


PS: 本文置頂圖片為設計插圖,圖像人物與本主題無關。

<本文作者為戴大為醫師/成大醫院骨科部/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