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感染,雖然發生的機會很低,但是處理起來卻非常的棘手。每個病人的情況不同,致病菌不同,醫生會考量不同的方式來處理。
人工關節的感染主要分成急性與慢性兩個大類。
致病時程
急性人工關節感染大多發生在手術後一個月內。而慢性的人工關節感染,大多是手術後一個月後發生。也有人說是兩個月或三個月。
症狀表現
急性的人工關節感染,症狀通常發展的比較快。病人通常會在症狀出現後三週內就會就醫,而慢性的人工關節感染通常會比較慢。
急性人工關節感染的病人通常會有急性的疼痛,發燒,整個關節紅腫。手術傷口甚至還會有一些分泌物。
而慢性人工關節感染的病人,大多是長期的疼痛,而這個疼痛並不劇烈。就醫後照X光發現人工關節可能會有鬆脫的現象。長期感染之後,皮膚甚至會破出一個洞,有分泌物或者是膿流出來。
致病菌種
急性人工關節感染,大多是致病力比較強的菌種造成,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者是一些革蘭氏陰性細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
而慢性人工關節感染的致病菌種,大多是一些致病力比較弱的細菌,例如表皮葡萄球菌。
但是致病力比較弱,並不代表比較好對付。具有抗藥性的菌種常常都殺不死,就一輩子存在病人的體內,反反復復發生感染。
生物薄膜(Biofilm)
生物薄膜是細菌分泌的一些物質,可以把自己覆蓋住,等於是自己的金鐘罩鐵布衫。可以抵抗抗生素以及其它殺菌劑的進攻。細菌躲在其中,可以休眠,可以活得更久,造成治療上的困難。
急性的人工關節感染中,細菌尚未有成熟的生物薄膜產生。在慢性的人工關節感染中,細菌附著在人工關節表面之後,往往已經形成了很強大的生物薄膜。
手術處理
急性的人工關節感染,如果早期發現加上積極的手術清創處理,有機會可以保留人工關節,不需移除人工關節。
而慢性的人工關節感染,除了手術清創以外,也需要移除所有的人工關節零組件。(因為單純的清創手術通常不可能完全清除所有的生物薄膜和躲在裡面的細菌。) 感染治療完全之後,才能再放置一組新的人工關節。
要避免人工關節感染的發生。除了選擇專業的骨科關節重建團隊外,個人的衛生習慣也很重要,例如口腔的清潔以及傷口的護理。如果有發現人工關節處有不明的紅腫疼痛,應盡速就醫,避免錯失治療的良機。
延伸閱讀:
人工關節感染: 骨科醫師與細菌的戰爭
立刻掃碼或點擊連結加入 [骨科魂健康講座LINE@] 獲取更多關節退化保健的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