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骨科聯合學術討論會(EFORT)是每年歐洲骨科的最大學術盛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骨科跨國討論學術集會。這個學術討論會主要討論的範圍是以骨科手術以及創傷骨折固定手術為主。
在5月29日(星期二),我在下班後由臺南出發,在高雄小港機場飛往香港,再轉搭卡達航空的班機,經由杜哈(Doha)再次轉機至巴賽隆納(Bacelona)。整個旅程超過28個小時。抵達巴塞隆納後,已經是5/30週三的傍晚了。當天已經來不及到會場去報到,就在附近逛逛走走,體驗西班牙在地的Tapas美食。
5月31日(星期四),一早我就到會場去報到。會場的地點是在巴塞隆納比較郊區的一個會議中心。從從市區坐地鐵至少需要30到40分鐘。這一天聽講的行程主要是一個人工關節感染的論壇,還有一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大師課程。
人工關節感染的論壇,請來了三位個德國以及西班牙的專家,針對骨科醫師以及感染科醫師要怎麼樣合作來處理人工關節感染的議題各有半個小時的論述,再加半個小時綜合討論。
人工膝關節的大師課程從最基礎的手術路徑,一直講到很困難的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每一位邀請的講者都只有六分鐘的時間,只要一點開第一張投影片就開始倒數計時,即使講者中不乏教科書的作者,也不例外。所以每位講者都使出渾身解術,務必要在六分鐘時間結束前,把自己的部分的精華呈現在聽眾的面前。
6月1日(星期五)是這個會議的最後一天。一早和巴塞隆納的上班族一起擠上地鐵來到會場。到了會場的時間甚至都還沒有開放入場。今天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自己的研究壁報貼到壁報展示區。這次發表的研究是使用臺灣健保資料庫來探討肩關節脫臼之後的再發可能性。很榮幸這個研究被大會選上發表。
關節保存手術是我的另外一項興趣。今天聽講的內容就主要以關節保存手術為主。髖關節保存手術是我們醫院比較沒有做的部分。有一有一場研討會就專門在講髖關節的保存手術。但是要保存髖關節常常需要將骨盆切開做矯正,手術難度較高,併發症也較多。但是一旦成功了,病人的滿意度都很不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更深入的學習。膝關節的保存手術,目前是以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為主。這個手術在近兩年發展的算是成熟。使用3D列印的方式來列印手術導引版,再加上鎖定式鋼板的固定,已經是現在的主流。歐洲也有兩家廠商在做手術前的模擬分析和3D 列印。
這一天另外一個有趣的行程是用虛擬實境的方式實際進到西班牙的手術房,去參與一個髖關節骨折固定的手術。戴上虛擬實境的裝備之後,就好像真的進入手術房一樣,可以隨意到處看,同時間可以看醫師操作手術,也可以看旁邊的護理人員在準備手術的情況,同時也可以在任意的時間轉頭看到目前X光機即時操作的結果,是一項很新鮮的體驗,或許未來可以用在臨床教學上。
三天的時間過得很快。我於6月2日週六搭上回程的班機,經過杜哈以及香港轉機回到臺灣,於週日晚間抵達臺灣。
與會心得
- 人工關節的感染一直是一個棘手的議題,也是也是病人與醫師必須去面對的議題。目前已經有學者專家發展出一套既定的流程。每一個做決定的分叉點都有它的道理,這樣可以讓感染處理比較有系統化。
- 抗生素的使用也有建議的方式。無論是手術後需要打多久的抗生素,口服多久的抗生素,在不同的情況各有不同的建議。另外,在感染手術中我們常會使用添加抗生素的骨水泥,過往我們醫院幾乎都是使用萬古黴素添加在骨水泥當中。在不同的感染情況下,應該要考慮添加不同種類的抗生素,以達到最大的抗菌效果。
- 在進行複雜的人工關節拆除手術或是人工關節重建手術,最好也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系統化流程。這樣才能讓手術更順利。拆除人工關節時,可以將骨頭缺損的範圍減少到最小。
- 在電腦規劃及3D列印用來幫助高位脛骨矯正手術的部分。在歐洲使用低劑量輻射的電腦斷層掃描整個下肢,所以可以用3D整體評估的方式,來評估下肢畸形的角度與範圍。這一部分是我們可以學習以及更精進的部分。臺灣愛派斯公司研發的3D列印出來的手術導引版,可以搭配微創手術使用,手術的傷口可以較小,這部分臺灣的技術暫時領先。
- 至少有三家廠商展示開人工關節手術的機器人,在醫療費用偏低的台灣是否有市場,尚待考驗。幸好機器人得技術尚無法取代我的雙手,這就是一個成熟的關節重建醫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