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來最強的寒流侵襲之下,我來到下雪的台北參加這次的新思惟論壇。「新思惟論壇:從專業到創業」是新思惟國際繼去年「新思惟論壇:跨界」後的年度大型企劃。這次的主題「從專業到創業」很吸引人,一看到題目老婆就指示我「儘快報名」。
現場兩百多位聽眾有八成都是醫師,可以看出醫療環境真的很差,大家對於醫療工作的未來充滿憂心,才會那麼踴躍來報名這個論壇,看看是否可以從內部或外部創業來找到一個解決的方式。
離開原本的醫療工作來進行創業時,我覺得有兩個面向需要思考。一是心態面的轉變,二是策略面的規劃。
心態面的轉變
以心態面來說,醫療人員尤其是醫師從小到大成長大多一帆風順,習慣在大組織中擊敗對手,穩穩地往上爬。放棄原本穩定的醫療工作對於大多數的醫師來說,有如跳下懸崖般恐怖。但是在現今的醫療環境,我不得不同意劉育志醫師所說的:「舒適圈不一定是最舒適、最安全的。」
要勇敢跳出所謂的「舒適圈」,會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阻力,包括父母、同儕以及社會。許多父母對於這樣的子女會不諒解,許多社會的聲音會認為國家花了那麼多資源把一個人培養成醫師,最後這個人卻沒有乖乖當醫師,反而去賣茶、賣果汁、寫作、說書,那就是「不務正業、浪費資源」。
其實,自己的人生本來就要自己負責。每個人對於成功人生的定義,都要自己下註解。這時候又不得不搬出劉育志醫師在演講中所說的話:「你在追女朋友的時候都不用經過別人的同意了,為什麼現在追求自己的人生需要別人的同意?」
說穿了,心態面上最難說服的就是「自己」。只要能說服自己,自然就會有勇氣了!
策略面的規劃
當然,創業可不是扮家家酒。不要以為只要口才好、會打屁就可以出來當講師。不要以為請幾個員工申請開業執照就能經營診所。不要以為租個店面買兩台果汁機就可以經營果汁診所。
創業的確也是一條孤獨的路。楊斯棓醫師在轉職成專業講師前,早就默默累積了足夠的底蘊。台中餐飲業龍頭「麻葉餐飲集團」魏幸怡執行長創業之初也是歷經許多困難,甚至當時有一段時間戶頭只剩幾萬。我敬佩的成大學弟曾宣靈成立「鮮果診所」時也曾經歷業績不佳的壓力。農婦張子誼投入農業也曾因為決策錯誤損失上百萬。
創業除了要有策略規劃,也要有心理準備面對未知的變化。
轉職不是放棄原本專業,而是一種蛻變。
在經營發展自己的事業時,過往醫學教育訓練所學到的「鑑別診斷」、「安排治療計畫」、「團隊合作」等技能,都可以運用在創業上。所以我不認為創業的醫師就是不務正業。
蔡依橙醫師創辦新思惟國際,改變了醫學教育的樣貌。劉育志醫師用許多淺顯易懂的方式,推廣健康知識。他們所幫助到的人,早就比單純當醫師還多了。這不是放棄原本專業,而是一種蛻變。
做就對了。
外科系醫師的養成大多是從一次又一次的手術中學習、檢討、持續進步。這樣「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概念也很適合用在發展事業上。講者之一「林小胖」說得好:「不是看了AV就可以當AV男優。」不是看了骨科手術的教科書就可以成為骨科專家。在每一次的困難與失敗中學習,才是前進的唯一道路。
實戰經驗才是最重要的。創業也是。
作者: 成大醫院骨科部 戴大為醫師